12 【react高级指引(上)】
1.setState 扩展
1.1 对象式 setState
首先在我们以前的认知中,setState
是用来更新状态的,我们一般给它传递一个对象,就像这样
this.setState({
count: count + 1
})
这样每次更新都会让 count
的值加 1。这也是我们最常做的东西
这里我们做一个案例,点我加 1,一个按钮一个值,我要在控制台输出每次的 count
的值

那我们需要在控制台输出,要如何实现呢?
我们会考虑在 setState
更新之后 log
一下
add = () => {
const { count } = this.state
this.setState({
count: count + 1
})
console.log(this.state.count);
}
因此可能会写出这样的代码,看起来很合理,在调用完 setState
之后,输出 count

我们发现显示的 count
和我们控制台输出的 count
值是不一样的
这是因为,我们调用的 setState
是同步事件,但是它的作用是让 React 去更新数据,而 React 不会立即的去更新数据,这是一个异步的任务,因此我们输出的 count
值会是状态更新之前的数据。“React 状态更新是异步的”
那我们要如何实现同步呢?
其实在 setState
调用的第二个参数,我们可以接收一个函数,这个函数会在状态更新完毕并且界面更新之后调用,我们可以试试
setState(stateChange, [callback])------对象式的setState 1.stateChange为状态改变对象(该对象可以体现出状态的更改) 2.callback是可选的回调函数, 它在状态更新完毕、界面也更新后(render调用后)才被调用
add = () => {
const { count } = this.state
this.setState(
{
count: count + 1,
},
() => {
document.title = `当前值是${this.state.count}`
},
)
}
我们将 setState
填上第二个参数,输出更新后的 count
值

这样我们就能成功的获取到最新的数据了,如果有这个需求我们可以在第二个参数输出噢~
1.2 函数式 setState
,函数式的 setState
也是接收两个参数
第一个参数是 updater
,它是一个能够返回 stateChange
对象的函数
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,用于在状态更新完毕,界面也更新之后调用
与对象式 setState
不同的是,我们传递的第一个参数 updater
可以接收到2个参数 state
和 props
我们尝试一下
setState(updater, [callback])------函数式的setState 1.updater为返回stateChange对象的函数。 2.updater可以接收到state和props。 4.callback是可选的回调函数, 它在状态更新、界面也更新后(render调用后)才被调用。
add = () => {
this.setState(
(state, props) => ({ count: state.count + 1 }),
() => {
document.title = `当前值是${this.state.count}`
},
)
}

我们也成功的实现了
我们在第一个参数中传入了一个函数,这个函数可以接收到 state
,我们通过更新 state
中的 count
值,来驱动页面的更新
利用函数式 setState
的优势还是很不错的,可以直接获得 state
和 props
可以理解为对象式的
setState
是函数式setState
的语法糖
1.3 总结
(1). setState(stateChange, [callback])------对象式的setState
1.stateChange为状态改变对象(该对象可以体现出状态的更改)
2.callback是可选的回调函数, 它在状态更新完毕、界面也更新后(render调用后)才被调用
(2). setState(updater, [callback])------函数式的setState
1.updater为返回stateChange对象的函数。
2.updater可以接收到state和props。
4.callback是可选的回调函数, 它在状态更新、界面也更新后(render调用后)才被调用。
总结:
1.对象式的setState是函数式的setState的简写方式(语法糖)
2.使用原则:
(1).如果新状态不依赖于原状态 ===> 使用对象方式
(2).如果新状态依赖于原状态 ===> 使用函数方式
(3).如果需要在setState()执行后获取最新的状态数据,
要在第二个callback函数中读取
2.Context
在React中组件间的数据通信是通过props进行的,父组件给子组件设置props,子组件给后代组件设置props,props在组件间自上向下(父传子)的逐层传递数据。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适合这种传递方式,有些数据需要在多个组件中共同使用,如果还通过props一层一层传递,麻烦自不必多说。
Context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不同组件间共享数据的方式,它不再拘泥于props刻板的逐层传递,而是在外层组件中统一设置,设置后内层所有的组件都可以访问到Context中所存储的数据。换句话说,Context类似于JS中的全局作用域,可以将一些公共数据设置到一个同一个Context中,使得所有的组件都可以访问到这些数据。
2.1 何时使用 Context
Context 设计目的是为了共享那些对于一个组件树而言是“全局”的数据,例如当前认证的用户、主题或首选语言。举个例子,在下面的代码中,我们通过一个 “theme” 属性手动调整一个按钮组件的样式:
class A extends React.Component {
render() {
return <B theme="dark" />;
}
}
function B(props) {
// B 组件接受一个额外的“theme”属性,然后传递给 C 组件。
// 如果应用中每一个单独的按钮都需要知道 theme 的值,这会是件很麻烦的事,
// 因为必须将这个值层层传递所有组件。
return (
<div>
<C theme={props.theme} />
</div>
);
}
class C extends React.Component {
render() {
return <h4>我从A组件接收到的主题模式:{this.props.theme}</h4>
}
}
使用 context, 我们可以避免通过中间元素传递 props。
2.2 类式组件
当我们想要给子类的子类传递数据时,前面我们讲过了 redux 的做法,这里介绍的 Context 我觉得也类似于 Redux
// React.createContext
const MyContext = React.createContext(defaultValue);
创建一个 Context 对象。当 React 渲染一个订阅了这个 Context 对象的组件,这个组件会从组件树中离自身最近的那个匹配的 Provider
中读取到当前的 context 值。
只有当组件所处的树中没有匹配到 Provider 时,其 defaultValue
参数才会生效。此默认值有助于在不使用 Provider 包装组件的情况下对组件进行测试。注意:将 undefined
传递给 Provider 的 value 时,消费组件的 defaultValue
不会生效。
首先我们需要引入一个 ThemeContext
组件,我们需要引用ThemeContext
下的 Provider
const ThemeContext = React.createContext();
const { Provider } = ThemeContext ;
Provider
译为生产者,和Consumer消费者对应。Provider会设置在外层组件中,通过value
属性来指定Context的值。这个Context值在所有的Provider子组件中都可以访问。Context的搜索流程和JS中函数作用域类似,当我们获取Context时,React会在它的外层查找最近的Provider,然后返回它的Context值。如果没有找到Provider,则会返回Context模块中设置的默认值。
<Provider value={{ theme }}>
<B />
</Provider>
/*
每个 Context 对象都会返回一个 Provider React 组件,它允许消费组件订阅 context 的变化。
Provider 接收一个 value 属性,传递给消费组件。一个 Provider 可以和多个消费组件有对应关系。多个 Provider 也可以嵌套使用,里层的会覆盖外层的数据。
当 Provider 的 value 值发生变化时,它内部的所有消费组件都会重新渲染。从 Provider 到其内部 consumer 组件(包括 .contextType 和 useContext)的传播不受制于 shouldComponentUpdate 函数,因此当 consumer 组件在其祖先组件跳过更新的情况下也能更新。
*/
但是我们需要在使用数据的组件中引入 ThemeContext
static contextType = ThemeContext ;
在使用时,直接从 this.context
上取值即可
const {theme} = this.context
完整版
// Context 可以让我们无须明确地传遍每一个组件,就能将值深入传递进组件树。
// 为当前的 theme 创建一个 context(“light”为默认值)。
const ThemeContext = React.createContext('light')
export default class A extends Component {
state = {theme:'dark'}
render() {
const {theme} = this.state
// 使用一个 Provider 来将当前的 theme 传递给以下的组件树。
// 无论多深,任何组件都能读取这个值。
// 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将 “dark” 作为当前的值传递下去。
return (
<ThemeContext.Provider value={theme}>
<B/>
</ThemeContext.Provider>
)
}
}
// 中间的组件再也不必指明往下传递 theme 了。
class B extends Component {
render() {
return (
<>
<h3>我是B组件</h3>
<C/>
</>
)
}
}
class C extends Component {
//声明接收context
// 指定 contextType 读取当前的 theme context。
// React 会往上找到最近的 theme Provider,然后使用它的值。
// 在这个例子中,当前的 theme 值为 “dark”。
static contextType = ThemeContext
render() {
const {theme} = this.context
return (
<>
<h3>我是C组件</h3>
<h4>我从A组件接收到的主题模式:{theme}</h4>
</>
)
}
}
挂载在 class 上的
contextType
属性可以赋值为由React.createContext()
创建的 Context 对象。此属性可以让你使用this.context
来获取最近 Context 上的值。你可以在任何生命周期中访问到它,包括 render 函数中。
2.3 函数组件
函数组件和类式组件只有一点点小差别
Context对象中有一个属性叫做Consumer,直译过来为消费者,如果你了解生产消费者模式这里就比较好理解了,如果没接触过,你可以将Consumer理解为数据的获取工具。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特殊的组件,所以你需要这样使用它
// Context 可以让我们无须明确地传遍每一个组件,就能将值深入传递进组件树。
// 为当前的 theme 创建一个 context(“light”为默认值)。
const ThemeContext = React.createContext('light')
export default class A extends Component {
state = {theme:'dark'}
render() {
const {theme} = this.state
// 使用一个 Provider 来将当前的 theme 传递给以下的组件树。
// 无论多深,任何组件都能读取这个值。
// 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将 “dark” 作为当前的值传递下去。
return (
<ThemeContext.Provider value={theme}>
<B/>
</ThemeContext.Provider>
)
}
}
// 中间的组件再也不必指明往下传递 theme 了。
class B extends Component {
render() {
return (
<>
<h3>我是B组件</h3>
<C/>
</>
)
}
}
function C(){
return (
<div>
<h3>我是C组件</h3>
<h4>我从A组件接收到的用户名:
<ThemeContext.Consumer>
{ctx => {
return (<span>ctx</span>)
}}
</ThemeContext.Consumer>
</h4>
</div>
)
}
Consumer的标签体必须是一个函数,这个函数会在组件渲染时调用并且将Context中存储的数据作为参数传递进函数,该函数的返回值将会作为组件被最终渲染到页面中。这里我们将参数命名为了ctx,在回调函数中我们就可以通过ctx.xxx访问到Context中的数据。如果需要访问多个Context可以使用多个Consumer嵌套即可。
2.4 hook-useContext
通过Consumer使用Context实在是不够优雅,所以React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钩子函数useContext()
,我们只需要将Context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钩子函数,它就会直接给我们返回Context对象中存储的数据。
因为我们平时的组件不会写的一个文件中,所以React.createContext
要单独写在一个文件中
store/theme-context.js
import React from "react";
const ThemeContext = React.createContext('light')
export default ThemeContext;
import React, {useContext} from 'react';
import ThemeContext from '../store/theme-context';
function C(){
const ctx = useContext(TestContext);
return (
<div>
<h3>我是C组件</h3>
<h4>我从A组件接收到的用户名:
<span>{ctx}</span>
</h4>
</div>
)
}
3.错误边界
3.1 基本使用
当不可控因素导致数据不正常时,我们不能直接将报错页面呈现在用户的面前,由于我们没有办法给每一个组件、每一个文件添加判断,来确保正常运行,这样很不现实,因此我们要用到错误边界技术
错误边界是一种 React
组件,这种组件可以捕获发生在其子组件树任何位置的 JavaScript 错误,并打印这些错误,同时展示降级 UI,而并不会渲染那些发生崩溃的子组件树。错误边界在渲染期间、生命周期方法和整个组件树的构造函数中捕获错误
错误边界就是让这块组件报错的影响降到最小,不要影响到其他组件或者全局的正常运行
例如 A 组件报错了,我们可以在 A 组件内添加一小段的提示,并把错误控制在 A 组件内,不影响其他组件
- 我们要对容易出错的组件的父组件做手脚,而不是组件本身
我们在父组件中通过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
来配置子组件出错时的处理函数
编写生命周期函数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
- 静态函数
- 运行时间点:渲染子组件的过程中,发生错误之后,在更新页面之前
- 注意:只有子组件发生错误,才会运行该函数
- 该函数返回一个对象,React会将该对象的属性覆盖掉当前组件的state(必须返回
null
或者状态对象(State Obect))- 参数:错误对象
- 通常,该函数用于改变状态
state={
hasError:false,
}
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(error) {
console.log(error);
return { hasError: error }
}
我们可以将 hasError
配置到状态当中,当 hasError
状态改变成 error
时,表明有错误发生,我们需要在组件中通过判断 hasError
值,来指定是否显示子组件
{this.state.hasError ? <h2>Child出错啦</h2> : <Child />}
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个效果过了几秒之后自动又出现报错页面了,那是因为开发环境还是会报错,生产环境不会报错 直接显示 要显示的文字,白话一些就是这个适用于生产环境,为了生产环境不报错。 开发中我们可以将Child出错啦
这种错误提示换成一个错误组件。
3.2 综合案例
按照React官方的约定,一个类组件定义了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() 或componentDidCatch() 这两个生命周期函数中的任意一个(或两个),即可被称作ErrorBoundary组件,实现错误边界的功能。
其中,getDerivedStateFromError方法被约定为渲染备用UI,componentDidCatch方法被约定为捕获打印错误信息。
编写生命周期函数 componentDidCatch
- 实例方法
- 运行时间点:渲染子组件的过程中,发生错误,更新页面之后,由于其运行时间点比较靠后,因此不太会在该函数中改变状态
- 通常,该函数用于记录错误消息
export class ErrorBoundary extends React.Component {
constructor(props) {
super(props);
this.state = {
hasError: false,
Error: null,
ErrorInfo: null
};
}
//控制渲染降级UI
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(error,info) {
return {hasError: error};
}
//捕获抛出异常
componentDidCatch(error, errorInfo) {
// 1、错误信息(error)
// 2、错误堆栈(errorInfo)
//传递异常信息
this.setState((preState) =>
({hasError: preState.hasError, Error: error, ErrorInfo: errorInfo})
);
//可以将异常信息抛出给日志系统等等
//do something....
}
render() {
//如果捕获到异常,渲染降级UI
if (this.state.hasError) {
return <div>
<h1>{`Error:${this.state.Error?.message}`}</h1>
{this.state.ErrorInfo?.componentStack}
</div>;
}
return this.props.children;
}
}
虽然函数式组件无法定义
Error Boundary
,但Error Boundary
可以捕获函数式组件的异常错误
实现ErrorBoundary组件后,我们只需要将其当作常规组件使用,将其需要捕获的组件放入其中即可。
使用方式如下:
//main.js
import ReactDOM from 'react-dom/client';
import {ErrorBoundary} from './ErrorBoundary.jsx';
ReactDOM.createRoot(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root')).render(
<ErrorBoundary>
<App/>
</ErrorBoundary>
);
//app.js
import React from 'react';
function App() {
const [count, setCount] = useState(0);
if (count>0){
throw new Error('count>0!');
}
return (
<div>
<button onClick={() => setCount((count) => count + 1)}>
count is {count}
</button>
</div>
);
}
export default App;
点击按钮后即可展示抛出异常时,应该渲染的降级UI:

3.3 让子组件不影响父组件正常显示案例
假设B组件(子组件)的出错:users不是一个数组,却是一个字符串。此时,会触发调用getDerivedStateFromError
,并返回状态数据{hasError:error}
。A组件(父组件)将根据hasError值判断是渲染备用的错误页面还是B组件。
import React, { Component } from 'react'
export default class A extends Component {
state = { hasError: '' }
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(error) {
return {
hasError: error,
}
}
componentDidCatch(error, info) {
console.log('error:', error)
console.log('info:', info)
console.log('用于统计错误信息并反馈给后台,将通知开发人员进行bug修复')
}
render() {
const { hasError } = this.state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a">
<div>我是组件A</div>
{hasError ? '当前网络不稳定,请稍候再试!' : <B />}
</div>
)
}
}
class B extends Component {
state = {
users: '',
}
render() {
const { users } = this.state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b">
<div>我是组件B</div>
{users.map(userObj => (
<li key={userObj.id}>
{userObj.name},{userObj.age}
</li>
))}
</div>
)
}
}

3.4 使用错误边界需要注意什么
没有什么技术栈或者技术思维是银弹,错误边界看起来用得很爽,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- 错误边界实际上是用来捕获render阶段时抛出的异常,而React事件处理器中的错误并不会渲染过程中被触发,所以错误边界捕获不到事件处理器中的错误。
- React官方推荐使用try/catch来自行处理事件处理器中的异常。
- 错误边界无法捕获异步代码中的错误(例如
setTimeout
或requestAnimationFrame
回调函数),这两个函数中的代码通常不在当前任务队列内执行。 - 目前错误边界只能在类组件中实现,也只能捕获其子组件树的错误信息。错误边界无法捕获自身的错误,如果一个错误边界无法渲染错误信息,则错误会冒泡至最近的上层错误边界,类似于JavaScript中的cantch的工作机制。
- 错误边界无法在服务端渲染中生效,因为根本的渲染方法已经
ReactDOM.createRoot().render()
修改为了ReactDOM.hydrateRoot()
, 而上面也提到了,错误边界捕获的是render阶段时抛出的异常。
总结:仅处理渲染子组件期间的同步错误
4.路由组件的lazyLoad
懒加载在 React 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路由组件了,页面刷新时,所有的页面都会重新加载,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,我们想要实现点击哪个路由链接再加载即可,这样避免了不必要的加载

我们可以发现,我们页面一加载时,所有的路由组件都会被加载
如果我们有 100 个路由组件,但是用户只点击了几个,这就会有很大的消耗,因此我们需要做懒加载处理,我们点击哪个时,才去加载哪一个
首先我们需要从 react
库中暴露一个 lazy
函数
React.lazy()
允许你定义一个动态加载的组件。这有助于缩减 bundle 的体积,并延迟加载在初次渲染时未用到的组件。
import React, { Component ,lazy} from 'react';
然后我们需要更改引入组件的方式
// 这个组件是动态加载的
const Home = lazy(() => import('./Home'))
const About = lazy(() => import('./About'))
采用 lazy
函数包裹

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错误,提示我们用一个标签包裹
这里是因为,当我们网速慢的时候,路由组件就会有可能加载不出来,页面就会白屏,它需要我们来指定一个路由组件加载的东西,相对于 loading
React.Suspense
可以指定加载指示器(loading indicator),以防其组件树中的某些子组件尚未具备渲染条件。在未来,我们计划让Suspense
处理更多的场景,如数据获取等。你可以在 我们的路线图 了解这一点。
<Suspense fallback={<h1>loading</h1>}>
<Routes>
<Route path="/home" component={Home}></Route>
<Route path="/about" component={About}></Route>
</Routes>
</Suspense>
初次登录页面的时候

注意噢,这些文件都不是路由组件,当我们点击了对应组件之后才会加载

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,每次点击时,才会去请求 chunk
文件
那我们更改写的 fallback
有什么用呢?它会在页面还没有加载出来的时候显示
注意:因为 loading 是作为一个兜底的存在,因此 loading 是 必须提前引入的,不能懒加载
5.Fragment
我们编写组件的时候每次都需要采用一个 div
标签包裹,才能让它正常的编译,但是这样会引发什么问题呢?我们打开控制台看看它的层级

它包裹了几层无意义的 div 标签,我们可以采用 Fragment
来解决这个问题
React 中的一个常见模式是一个组件返回多个元素。Fragments 允许你将子列表分组,而无需向 DOM 添加额外节点。
首先,我们需要从 react 中暴露出 Fragment
,将我们所写的内容采用 Fragment
标签进行包裹,当它解析到 Fragment
标签的时候,就会把它去掉
这样我们的内容就直接挂在了 root
标签下
render() {
return (
<React.Fragment 可选 key={xxx.id}>
<ChildA />
<ChildB />
<ChildC />
</React.Fragment>
);
}
在React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,直接使用<></>
代替Fragment更加简单:
同时采用空标签,也能实现,但是它不能接收任何值,而
Fragment
能够接收 1 个值key
render() {
return (
<>
<ChildA />
<ChildB />
<ChildC />
</>
);
}
13【react高级指引(下)】
1.组件优化
1.1 shouldComponentUpdate 优化
在我们之前一直写的代码中,我们一直使用的Component
是有问题存在的
- 只要执行
setState
,即使不改变状态数据,组件也会调用render
- 当前组件状态更新,也会引起子组件
render
而我们想要的是只有组件的 state
或者 props
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,再调用 render
我们可以采用重写 shouldComponentUpdate
的方法,但是这个方法不能根治这个问题,当状态很多时,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判断
看个案例来了解下原理:
如果你的组件只有当 props.color
或者 state.count
的值改变才需要更新时,你可以使用 shouldComponentUpdate
来进行检查:
class CounterButton extends React.Component {
constructor(props) {
super(props);
this.state = {count: 1};
}
shouldComponentUpdate(nextProps, nextState) {
if (this.props.color !== nextProps.color) {
return true;
}
if (this.state.count !== nextState.count) {
return true;
}
return false;
}
render() {
return (
<button
color={this.props.color}
onClick={() => this.setState(state => ({count: state.count + 1}))}>
Count: {this.state.count}
</button>
);
}
}
在这段代码中,shouldComponentUpdate
仅检查了 props.color
或 state.count
是否改变。如果这些值没有改变,那么这个组件不会更新。如果你的组件更复杂一些,你可以使用类似“浅比较”的模式来检查 props
和 state
中所有的字段,以此来决定是否组件需要更新。React 已经提供了一位好帮手来帮你实现这种常见的模式 - 你只要继承 React.PureComponent
就行了。
1.2 PureComponent 优化
这段代码可以改成以下这种更简洁的形式:
class CounterButton extends React.PureComponent {
constructor(props) {
super(props);
this.state = {count: 1};
}
render() {
return (
<button
color={this.props.color}
onClick={() => this.setState(state => ({count: state.count + 1}))}>
Count: {this.state.count}
</button>
);
}
大部分情况下,你可以使用 React.PureComponent
来代替手写 shouldComponentUpdate
。但它只进行浅比较,所以当 props 或者 state 某种程度是可变的话,浅比较会有遗漏,那你就不能使用它了。当数据结构很复杂时,情况会变得麻烦。
PureComponent
会对比当前对象和下一个状态的prop
和state
,而这个比较属于浅比较,比较基本数据类型是否相同,而对于引用数据类型,比较的是它的引用地址是否相同,这个比较与内容无关
state = {stus:['小张','小李','小王']}
addStu = ()=>{
/* const {stus} = this.state
stus.unshift('小刘')
this.setState({stus}) */
const {stus} = this.state
this.setState({stus:['小刘',...stus]})
}
注释掉的那部分,我们是用unshift
方法为stus
数组添加了一项,它本身的地址是不变的,这样的话会被当做没有产生变化(因为引用数据类型比较的是地址),所以我们平时都是采用合并数组的方式去更新数组。
1.3 案例
import React, { PureComponent } from 'react'
import "./index.css";
export default class A extends PureComponent {
state = {
username:"张三"
}
handleClick = () => {
this.setState({})
}
render() {
console.log("A:enter render()")
const {username} = this.state;
const {handleClick} = this;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a">
<div>我是组件A</div>
<span>我的username是{username}</span>
<button onClick={handleClick}>执行setState且不改变状态数据</button>
<B/>
</div>
)
}
}
class B extends PureComponent{
render(){
console.log("B:enter render()")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b">
<div>我是组件B</div>
</div>
)
}
}
点击按钮后不会有任何变化,render函数也没有调用

修改代码
handleClick = () => {
this.setState({
username: '李四',
})
}
点击按钮后只有A
组件的render
函数会调用

修改代码
handleClick = () => {
const { state } = this
state.username = '李四'
this.setState(state)
}

点击后不会有任何变化,render
函数没有调用,这个时候其实是shouldComponentUpdate
返回的false
。
2.Render Props
如何向组件内部动态传入带内容的结构(标签)?
Vue中:
使用slot技术, 也就是通过组件标签体传入结构 <AA><BB/></AA>
React中:
使用children props: 通过组件标签体传入结构
使用render props: 通过组件标签属性传入结构, 一般用render函数属性
children props
render() {
return (
<A>
<B>xxxx</B>
</A>
)
}
问题: 如果B组件需要A组件内的数据, ==> 做不到
术语 “render prop” 是指一种在 React 组件之间使用一个值为函数的 prop 共享代码的简单技术
采用 render props 技术,我们可以像组件内部动态传入带有内容的结构
当我们在一个组件标签中填写内容时,这个内容会被定义为 children props,我们可以通过
this.props.children
来获取
例如:
<A>hello</A>
这个 hello 我们就可以通过 children 来获取
而我们所说的 render props 就是在组件标签中传入一个 render 方法(名字可以自己定义,这个名字更语义化),又因为属于 props ,因而被叫做了 render props
<A render={(name) => <B name={name} />} />
A组件: {this.props.render(内部state数据)}
B组件: 读取A组件传入的数据显示 {this.props.data}
你可以把 render
看作是 props
,只是它有特殊作用,当然它也可以用其他名字来命名
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需要在 A 组件中预留出 B 组件渲染的位置 在需要的位置上加上{this.props.render(name)}
那我们在 B 组件中,如何接收 A 组件传递的 name
值呢?通过 this.props.name
的方式
export default class Parent extends Component {
render() {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parent">
<h3>我是Parent组件</h3>
<A render={ name => (<B name={name}/>) }/>
</div>
)
}
}
class A extends Component {
state = {name:'tom'}
render() {
console.log(this.props);
const {name} = this.state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a">
<h3>我是A组件</h3>
{this.props.render(name)}
</div>
)
}
}
class B extends Component {
render() {
console.log('B--render');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b">
<h3>我是B组件,{this.props.name}</h3>
</div>
)
}
}
3.Portal
Portal 提供了一种将子节点渲染到存在于父组件以外的 DOM 节点的优秀的方案。
李立超老师的博客
这篇博客对于Portal的引出我觉得写的很好
3.1 问题的引出
在React中,父组件引入子组件后,子组件会直接在父组件内部渲染。换句话说,React元素中的子组件,在DOM中,也会是其父组件对应DOM的后代元素。
但是,在有些场景下如果将子组件直接渲染为父组件的后代,在网页显示时会出现一些问题。比如,需要在React中添加一个会盖住其他元素的Backdrop组件,Backdrop显示后,页面中所有的元素都会被遮盖。很显然这里需要用到定位,但是如果将遮罩层直接在当前组件中渲染的话,遮罩层会成为当前组件的后代元素。如果此时,当前元素后边的兄弟元素中有开启定位的情况出现,且层级不低于当前元素时,便会出现盖住遮罩层的情况。
const Backdrop = () => {
return <div
style={
{
position:'fixed',
top:0,
bottom:0,
left:0,
right:0,
background:'rgba(0,0,0,.3)',
zIndex:9999
}
}
>
</div>
};
const Box = props => {
return <div
style={
{
width:100,
height:100,
background:props.bgColor
}
}
>
{props.children}
</div>
};
const App = () => {
return (
<div>
<Box bgColor='yellowgreen'>
<Backdrop/>
</Box>
<Box bgColor='orange' />
</div>;
)
};
上例代码中,App组件中引入了两个Box组件,一个绿色,一个橙色。绿色组件中引入了Backdrop组件,Backdrop组件是一个遮罩层,可以在覆盖住整个网页。
现在三个组件的关系是,绿色Box是橙色Box的兄弟元素,Backdrop是绿色Box的子元素。如果Box组件没有开启定位,遮罩层可以正常显示覆盖整个页面。

Backdrop能够盖住页面
但是如果为Box开启定位,并设置层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
const Box = props => {
return <div
style={
{
width:100,
height:100,
background:props.bgColor,
position:'relative',
zIndex:1
}
}
>
{props.children}
</div>
};
现在修改Box组件,开启相对定位,并设置了z-index为1,结果页面变成了这个样子:

和上图对比,显然橙色的box没有被盖住,这是为什么呢?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结构:
<App>
<绿色Box>
<遮罩/>
</绿色Box>
<橙色Box/>
</App>
绿色Box和橙色Box都开启了定位,且z-index相同都为1,但是由于橙色在后边,所以实际层级是高于绿色的。由于绿色是遮罩层的父元素,所以即使遮罩的层级是9999也依然盖不住橙色。
问题出在了哪?遮罩层的作用,是用来盖住其他元素的,它本就不该作为Box的子元素出现,作为子元素了,就难免会出现类似问题。所以我们需要在Box中使用遮罩,但是又不能使他成为Box的子元素。怎么办呢?React为我们提供了一个“传送门”可以将元素传送到指定的位置上。
通过ReactDOM中的createPortal()方法,可以在渲染元素时将元素渲染到网页中的指定位置。这个方法就和他的名字一样,给React元素开启了一个传送门,让它可以去到它应该去的地方。
3.2 Portal的用法
- 在index.html中添加一个新的元素
- 在组件中中通过ReactDOM.createPortal()将元素渲染到新建的元素中
在index.html中添加新元素:
<div id="backdrop"></div>
修改Backdrop组件:
const backdropDOM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backdrop');
const Backdrop = () => {
return ReactDOM.createPortal(
<div
style={
{
position:'fixed',
top:0,
bottom:0,
left:0,
right:0,
zIndex:9999,
background:'rgba(0,0,0,.3)'
}
}
>
</div>,
backdropDOM
);
};
如此一来,我们虽然是在Box中引入了Backdrop,但是由于在Backdrop中开启了“传送门”,Backdrop就会直接渲染到网页中id为backdrop的div中,这样一来上边的问题就解决了
3.3 通过 Portal 进行事件冒泡
尽管 portal 可以被放置在 DOM 树中的任何地方,但在任何其他方面,其行为和普通的 React 子节点行为一致。由于 portal 仍存在于 React 树, 且与 DOM 树 中的位置无关,那么无论其子节点是否是 portal,像 context 这样的功能特性都是不变的。
这包含事件冒泡。一个从 portal 内部触发的事件会一直冒泡至包含 React 树的祖先,即便这些元素并不是 DOM 树 中的祖先。假设存在如下 HTML 结构:
<html>
<body>
<div id="app-root"></div>
<div id="modal-root"></div>
</body>
</html>
在 #app-root
里的 Parent
组件能够捕获到未被捕获的从兄弟节点 #modal-root
冒泡上来的事件。
// 在 DOM 中有两个容器是兄弟级 (siblings)
const appRoo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app-root');
const modalRoo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modal-root');
class Modal extends React.Component {
constructor(props) {
super(props);
this.el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div');
}
componentDidMount() {
// 在 Modal 的所有子元素被挂载后,
// 这个 portal 元素会被嵌入到 DOM 树中,
// 这意味着子元素将被挂载到一个分离的 DOM 节点中。
// 如果要求子组件在挂载时可以立刻接入 DOM 树,
// 例如衡量一个 DOM 节点,
// 或者在后代节点中使用 ‘autoFocus’,
// 则需添加 state 到 Modal 中,
// 仅当 Modal 被插入 DOM 树中才能渲染子元素。
modalRoot.appendChild(this.el);
}
componentWillUnmount() {
modalRoot.removeChild(this.el);
}
render() {
return ReactDOM.createPortal(
this.props.children,
this.el
);
}
}
class Parent extends React.Component {
constructor(props) {
super(props);
this.state = {clicks: 0};
this.handleClick = this.handleClick.bind(this);
}
handleClick() {
// 当子元素里的按钮被点击时,
// 这个将会被触发更新父元素的 state,
// 即使这个按钮在 DOM 中不是直接关联的后代
this.setState(state => ({
clicks: state.clicks + 1
}));
}
render() {
return (
<div onClick={this.handleClick}>
<p>Number of clicks: {this.state.clicks}</p>
<p>
Open up the browser DevTools
to observe that the button
is not a child of the div
with the onClick handler.
</p>
<Modal>
<Child />
</Modal>
</div>
);
}
}
function Child() {
// 这个按钮的点击事件会冒泡到父元素
// 因为这里没有定义 'onClick' 属性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modal">
<button>Click</button>
</div>
);
}
const root = ReactDOM.createRoot(appRoot);
root.render(<Parent />);

点击click后,可以发现数字从0变成1了

子组件Child
的点击事件能冒泡到父组件Parent
,触发父元素的点击事件
在父组件里捕获一个来自 portal 冒泡上来的事件,使之能够在开发时具有不完全依赖于 portal 的更为灵活的抽象。例如,如果你在渲染一个 <Modal />
组件,无论其是否采用 portal 实现,父组件都能够捕获其事件。